一 我比較喜歡歷史,最近讀了羅馬史,發(fā)現(xiàn)古今中外大體相當,各國都是以培養(yǎng)精英為重點,在子女教育方面都是投入重金。中國民國前,皇子是翰林院最有學識的人來從頭教授。有實力的人家自然也是重金聘請高水平老師,高官(基本都是進士)退休或被貶后通?;剜l(xiāng)教書,所以農(nóng)村的私塾老師往往是大學教授級別的。 古羅馬也一樣,**家上私塾學校或請老師。老師以希臘奴隸為主,價格昂貴,像凱撒這樣的古老貴族家庭,因為經(jīng)濟實力不夠,請不起希臘奴隸老師,只得請個高盧奴隸老師。 所學內(nèi)容包括拉丁文(母語)、希臘語(外語)、哲學、修辭學、辯論術(shù)、天文、地理、數(shù)學等,這些都是上午學;下許學騎馬、格斗等,也就是文武都要學。受教育好的,17、18歲就開始從政,具備用希臘語和拉丁語演講、辯論的能力。有戰(zhàn)事時還要從軍打仗。 西方自民主之后,國家便展開義務教育來提高全體國民素質(zhì),但是美、英私立學校眾多,條件好的家庭依然送孩子到私校去接受精英教育,精英教育模式還在延續(xù)。 我們目前不存在精英教育,也就不可能有精英。整個教育體系是國家壟斷的,國辦就決定了必然一刀切,因此像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就成了做夢,整個教育體系就是普及型的教育,培養(yǎng)出來的人也都是普及型的人才。當然矬子里拔高,進入北大、清華、復旦的也只能勉強被稱作“精英”了,其實本質(zhì)上他們都不是精英。
|